这是什么?

可能是个博客也说不定

View the Project on GitHub Leaf5323/blog.github.io

从初识Linux到“Arch,决定是你了!”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icon 缘起Ubuntu

若干年前,在Deepin和Mint还没有成名的日子,如果你想要接触Linux,那么一般第一个了解到的一定是一个名为Ubuntu的发行版。当你兴奋地下载iso镜像,刷写到U盘,安装完成,开机,看到的总是那个橙红主题色壁纸的界面。打开的第一个软件不出意外总是Firefox,使用的第一个终端命令不出意外总是

sudo apt install XXX

我便是如此,作为一个连小白都不算的Windows用户,初识Ubuntu那会连apt换源都不会,这个门槛就已经多次导致我失去兴趣直接关机。后来明白包管理器应该更换所在地区的镜像源,换源后终于可以正常地更新系统并安装一些软件。但是,当我想要稍微深入一点,比如安装官方源中没有的主题或者软件,很多时候我发现我需要手动添加PPA,结果PPA就没有人好心给你镜像了,又得忍受直连国外服务器龟速的下载。若干次后,我彻底被劝退,同时对Ubuntu主观地表示反感。

icon 寻找我♥的发行版

又是若干年后,不知什么原因我又接触了Linux,这一次稍微上道一点了,先尝试搜索了除Ubuntu以外的发行版,找到了Debian和Mint(那会算是小有名气),然后分别安装到电脑上尝试,发现出现问题的地方和Ubuntu如出一辙。后来明白我找的居然全是Debian系的发行版(鬼知道为什么就这么巧🤬),由于都用apt包管理器所以问题肯定都是一样的,于是我开始寻找Debain系之外的发行版。很快就找到了Fedora,centOS和Arch,分别安装尝试前两者之后发现和Ubuntu感觉差不了太多,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比较小众的原因,两个发行版国内都找不到什么教程,于是我只好把希望放在最后的Arch上面。

当我和安装先前几个发行版时一样下载iso时,我惊叹Arch没有前几个发行版动辄几个G的臃肿,镜像只有几百MB。惊叹之余刷写好U盘,重启进安装镜像,我人傻了:没有漂亮的界面 根本就没有图形界面,只有命令行光标停留在root@archiso~#后面等待输入。起初我以为是硬件问题导致的图形界面启动失败,重启了若干次并没有变化。接着我以为是版本下错下成了命令行版本,又跑到Arch官网找了半天无果。上网一查发现根本Arch只能命令行手动安装,还异常复杂,直接给我劝退。我老老实实地寻找基于Arch的其他发行版,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个Manjaro(那时也还不太出名),小心翼翼进入Manjaro官网,发现这个发行版是有图形界面的。下载镜像正常安装之后,体验相当不错,一切都源自那个简单又万能的pacman包管理器。简单换源之后,更新系统安装软件用pacman实在太过于ez,如果想要安装第三方应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启用AUR,找对包名就可以下载安装了。(一个pacman定终身!💕)同时,由于滚动更新的机制,Arch系的Linux没有大的发行版本变动,也免去像Ubuntu每四年一个LTS版本的多余,每天只需要终端一句sudo pacman -Syyu就可以保证整个系统都是最新的状态,这一点很戳我这个更新Maniac。

从那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用Manjaro,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对于Arch系发行版探寻,因为我觉得可能还有比Manjaro这一发行版更好的其他Arch系Linux,结果找了半天都是些“半死不活”的发行版,比不上Manjaro这样拥有多个发行版本与良好的社区活力。但是,问题来了,用了很久Manjaro仍然没有释然的感觉:那个最开始就将我拒之门外的“原生”Arch,会有怎样的使用体验?

种草成功,我开始搜集相关的资料。首先我弄明白了Manjaro和Arch的关系:简单来说,Manjaro是基于Arch制作的预装了桌面环境和一些软件的发行版,而Arch则是完全由用户自己配置安装,完全纯净,系统仅包含用户安装的内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终于卖出那一步,在网上查找Arch的安装教程,自己试一试安装个Arch看看。

icon 只有Arch…

在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折腾,我用于不再觉得安装Arch是一件难事,只是觉得过程有点复杂而且耗时间。但是好在终归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我用时间换来了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Arch:仅仅包含我需要的组件,系统清爽简单,没有Manjaro自带很多软件的复杂。

一段时间的Arch使用之后,我庆幸没有遇到网上经常吐槽Arch的滚动更新导致系统挂掉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时间还不够长,但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体验已经让我逐渐冷静下来,不再如刚刚装上Arch时那般激动。

我后来又听说比Arch境界更高的lfs,通过Linux源码现场编译系统,但是过于极致的折腾和对自定义的追求却让我感到虚无,我越来越觉得折腾没有实际的价值。虽然Arch有时候需要折腾而Manjaro不会,但是我也不会回到Manjaro,Arch的简单能让我感受到宁静,有点像古时候归隐山林的感觉。

现在,我应该可以说,Arch是我最后想找的发行版,只是我长久没有用过了。虽然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却不怎么提得起兴致去安装、去使用。说到底,还是迫使我不得不去使用Arch的理由仍未出现,或许不久的将来会又一天,大环境会让我再次拾起被我丢下许久的Arch,到时候我一定会说出那句话:

Arch,决定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