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个博客也说不定
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企业具有市场势力,能影响它出售产品的市场价格的能力
一个竞争性企业则没有市场势力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
进入壁垒形成的三个原因:
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应一种所需的物品或劳务
竞争企业 | ![]() |
---|---|
垄断企业 | ![]() |
增加产量对收益有两种影响:
产出效应:更高的产出增加收益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减少收益
为了卖出更多的数量,垄断者必须降低它出售的每一单位产品,因此MR<P
如果价格效应超过产出效应,MR甚至可能为负
与竞争性企业一样,垄断者最大化其利润直到MR=MC
一旦垄断者决定好生产数量,它将把消费者为那个数量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作为市场价格
垄断者从需求曲线上找出这个价格
一个竞争性企业:
把价格作为给定
有一条供给曲线,表示出它的产量如何取决于价格
一个垄断企业:
是一个“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产量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产量与价格由MC、MR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
因此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在竞争市场均衡时,P=MC并且总剩余最大化
在垄断均衡时,P>MR=MC
买者对额外一单位产出的评价P大于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的资源的成本(MC)
垄断产量太低——如果产量增加,总剩余也会增加
因此,垄断会导致无谓损失
歧视:根据人们的一些特征而来进行区别对待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在价格歧视中所依据的特征是支付意愿,一个企业能对有更高支付意愿的买者收取一个更高的价格从而来增加利润
单一价格垄断 | 完全价格歧视 |
---|---|
![]() |
![]() |
现实世界中,完全价格歧视不可能出现:
没有企业知道所有买者的支付意愿
买者也不会把它告诉卖者
因此企业根据一些它们所观察到的特征把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群体,像支付意愿有关的特征,比如年龄
电影票老年人、学生折扣
折扣券
数量折扣
买者的支付意愿随着数量增加而下降,因此企业对购买量大的买者收取的平均价格要低于购买量小的买者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管制
政府机构设定垄断价格
对于自然垄断,在任一产量上MC<ATC,因此边际成本定价会导致损失
公有制
不作为
现实世界中,垄断很少见,然而许多企业都有市场势力,这是由于:
只出售一种独特的产品
拥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没有重大的竞争对手
在许多情形中,大多数结果都适用于本章,包括:
边际成本的加成定价
无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