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个博客也说不定
我们消费许多无需支付价格的物品:公园、国防、清洁的空气与水
当物品没有价格时,正常分配资源的市场力量失效,私人市场可能不能提供有社会效率的这些物品的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依据 | 定义 |
---|---|
排他性 | 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之外 |
竞争性 | 某人已经使用了给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不能同时被其他人消费 |
物品分类 | 划分依据 |
---|---|
私人物品 |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
公共物品 |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
公共资源 |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
自然垄断 | 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
公共物品难以在私人市场上提供,这是因为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结果:这种物品不会被生产,即使买者对于物品的集体评价要大于提供它的成本
如果政府确信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它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从而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问题:衡量利益通常时困难的
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成本——收益分析是不精确的,因此提供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提供有效率的私人物品的难度
与公共物品一样,公共资源也没有排他性
不能阻止搭便车者的使用
企业没有激励提供这种物品
政府的角色:确定它们的供给
公共资源的附加问题: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
政府的角色: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
限制资源的使用
征收矫正性税收,使外部性内在化
拍卖使用资源的许可证
如果资源是土地,将土地分为小块,使之成为私人物品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挤的道路
鱼,鲸和其他野生动物
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过度消费
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
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因此没人能对污染者收费
没人能对从国防中获益的人收费
政府能够用合适的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